醫療常識★重要必看!盤點破解致癌食物謠言! 專家揭祕3類真正致癌食物!你一定要知道!(歡迎分享)

重要必看!盤點破解致癌食物謠言! 專家揭祕3類真正致癌食物!你一定要知道!(歡迎分享)

現在關於致癌食物的傳言和誤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:  1.將毒性和緻癌性混淆。 2.是煎炸燒烤類食物,高溫油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,而且會讓食物產生苯並芘等化學緻癌物。

 

「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緻癌、火腿和酸奶同吃會緻癌、喝豆漿會導緻乳腺癌……」關於食物緻癌的傳言從來沒有間斷過,你隻要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食物和致癌兩個關鍵詞,電腦屏幕上就會彈出成千上萬關於食物致癌的頁面,然而,這些說法可信嗎?

  「食物致癌」多半經不起推敲

  近日,一項刊登於《美國臨床營養雜志》的研究發現,某些食品可能緻癌的說法多半經不起推敲,大部分所謂的「不健康」食品其實很少或者不會增加緻癌風險。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指出,以往被大眾廣為流傳的熱狗、甜甜圈、汽水飲料等「緻癌食物」,實際上並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,太過誇張的詞語可能讓大家更為焦慮。

  提到食物緻癌的傳言,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教授深有感觸,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親朋好友打電話來問我,吃了某種食物是否會緻癌,讓我這個天天和食物打交道的人感覺很無奈。」馬力平說,我們可以簡單地將食物分為動物性食物、植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三種,對於常吃的新鮮的單純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來說,人類都吃了幾千年了,幾乎不存在緻癌的可能性。

  四大緻癌傳言

  那緻癌食物的傳言又是從哪裏來的呢?馬力平表示,現在關於緻癌食物的傳言和誤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:

  1.將毒性和緻癌性混淆。某些食物如果保存不當可能會腐敗和變質,這種情況下,食物本身往往會產生部分毒性。比如土豆放時間長發芽後會有龍葵素,甘蔗黴變後會產生一種神經毒素,具有強毒。這些毒素如果被吃下去很可能導緻人身體不適,但絕不可能馬上就引起癌症。因此偶爾一次誤吃了,也不必過分擔心。

  2.沒有認識到劑量決定毒性。有些食物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確實會產生毒素,而加工類食品中的一些非法添加劑也存在緻癌爭議,但毒素的積累需要到一定劑量才會對人體產生作用。比如之前美國一個消費者權益組織宣稱的可樂能緻癌,不錯,可樂中含有的4—甲基咪唑確實是一種緻癌物,但其在可樂中的含量很小,隻有當一個人每天喝1000罐以上的可樂時,才能引發緻癌風險。之前所傳的番茄中含尼古丁會緻癌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  3.有科學性錯誤。類似傳言有「微波爐食物會緻癌」、「喝豆漿導緻乳癌」等。馬力平表示,微波爐隻是加熱食物中的水分子,食物本身並沒有發生化學變化,不可能產生緻癌物。而 「豆漿中含雌激素引發女性乳腺癌」的傳言更是風靡國內外,豆制品裏的植物雌激素並不等於人體雌激素。並且,近期的一項研究證實,即使是乳癌患者,也可以放心喝豆漿。

  4.完全是空穴來風。還有一些傳言完全是沒有科學依據的,比如「韭菜和牛奶、牛肉相克,不能一起吃」,市面上甚至還出現了關於食物相克的書籍。馬力平表示,有些食物搭配確實可能影響營養的吸收,但不太可能緻癌。

  三類食物要遠離

  馬力平表示,對於「食物致癌」的傳言,老百姓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,千萬不可以聽風就是雨,聽說某種食物會緻癌,馬上就再也不碰了。遇到「食物致癌」的傳言時,大家可以先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。比如「這種食物的有毒物質含量有多高」、「這種食物我是每頓都會吃嗎?吃的量非常大嗎?」在查閱相關資料的同時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。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綠葉菜、深色蔬果都是很好的抗癌食物,可以多選。

  「食物致癌」多是傳言,但食品中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。

  馬力平表示,有三類食物要遠離:首先是腐敗變質的食物。不管是動物性或植物性的食物,隻要腐敗變質就千萬不能再吃了,因為其產生的毒素除了可能引起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急性中毒外,還有比較嚴重的潛在危害。

  其次是煎炸燒烤類食物,高溫油炸的烹飪方式不僅會破壞食物原有的營養,而且會讓食物產生苯並芘等化學致癌物。

  最後,含有多種添加劑的添加食品也最好少吃,特別對於兒童來說,長期大量攝入食品添加劑,會對其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形成威脅。

 

文章來源:大公網

 

歡迎分享~~~~~~~~~~~~

 

其他閱讀:

血液中的清道夫!『小麥草』的秘密!

神奇酵素與功能!你一定要知道!(歡迎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59313

 

相關推薦

▲(CNEWS資料照/記者陳鈞凱攝)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台灣3天2度零確診,但全台居家隔離、居家檢疫人數還有超過萬人,美食外送員常送餐上門,此時聽到一聲咳嗽聲,就得擔心自己成為防疫破口,台北市美食外送產業工會今(17)日在疾管署前陳情,怒批政府與資方沒有配套,外送員常送餐上門後才知對方...

閱讀詳情 »

▲(示意照/翻攝自Pixabay)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大腸癌是國人好發、奪命嚴重的癌症之一,國內醫界臨床觀察更發現,約有2成的病患屬於高危險復發機率等級,即使手術或化療、甚至標靶治療結束後,也並非代表完全痊癒,治療後的頭2年最好每3個月追蹤一次,第3年開始每半年追蹤一次才保險。 一名8...

閱讀詳情 »

新冠肺炎造成全球性的恐慌,不少人擔憂疫區來的蔬果是否也有帶菌風險呢?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,目前尚無證據指出有新冠肺炎病毒有食物傳人的風險,然而,由於目前對於此新型病毒的所知有限,提醒民眾仍應謹慎為上,包括購物後應用肥皂洗手、飲食應以熟食為佳、避免生食,以降低病菌感染的風險。 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...

閱讀詳情 »

甩掉中耳炎沉積物 睡姿調整很重要 耳鳴介紹:    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%的人口,且與焦慮、噪音等因素有關。它不被定義為疾病,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。許多疾(包括老化)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。凡是沒有「音源」而耳朵卻「聽」到了聲音,就是我們所稱的「耳鳴」。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